重大氣象災害預警將發佈到户到人
近日,遼寧省人民政府發佈了《關於加強新時代氣象工作的意見》,預計到2025年,基本建成監測精密、預報精準、服務精細的新時代氣象現代化體系,基本實現重大災害性天氣監測不漏網、預報不漏報、服務不失誤。
遼寧省將健全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“叫應”機制,推動預警信息發佈到村到户到人。還將聚焦重點區域和關鍵領域,着力構建陸海空天“四基”氣象監測體系。
提高中小尺度突發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能力
將氣象科技創新納入各級政府科技創新總體規劃與評估體系。統籌推進遼寧省農業氣象災害重點實驗室、東北冷渦研究重點開放實驗室、東北冷渦暴雨專項外場試驗基地、東北野外氣象科學實驗基地建設,開展專項課題研究。
推進精密監測,聚焦重點區域和關鍵領域,着力構建陸海空天“四基”氣象監測體系。
加快重點經濟區、生態敏感區、人口密集區以及農業、海洋、交通、能源等領域智能氣象監測站網建設。
優化雷達站網布局,着力提高中小尺度突發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能力。推進大連海洋氣象綜合觀測基地和盤錦國家氣候觀象台建設。建設高分系列衞星地面驗證站。
完善自然資源遙感監測“一張圖”和綜合監管平台。建設觀測數據質控、處理與融合分析系統。
發展精準預報 建設無縫隙智能網格預報系統
發展精準預報,建設從分鐘到年的無縫隙智能網格預報預測系統,構建延伸期災害性、極端性、高影響重要天氣過程預測業務,建設基於機器學習的智能化短時臨近預報預警業務系統。
發展氣象災害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業務。發展精細化海洋氣象與環境氣象預報業務。建設全流程、全時效、客觀化檢驗評估與反饋系統。
構建集決策氣象服務、專業氣象服務、公眾氣象服務於一體的精細化氣象服務體系,提升全媒體氣象服務產品製作水平,健全城市、農村氣象信息發佈網絡,推動物聯網、大數據、5G等技術在氣象服務領域廣泛應用,實現各類精細化氣象服務產品按需推送。
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佈到村到户到人
健全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“叫應”機制,推動預警信息發佈到村到户到人。建設瀋陽、大連城市安全發展智慧氣象服務示範區。發揮氣象在防範應對突發事件的先導作用,為防災減災救災和人民羣眾避災贏得先機。
建設大連海洋智慧氣象服務示範區,輻射帶動全省海洋氣象服務能力。
加強農業生產氣象保障,建立精細化農業氣象服務產品體系,發揮氣象對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的保障作用。建設人工影響天氣飛機保障基地,提升糧食主產區人工增雨和防雹作業能力。
遼瀋晚報記者 胡婷婷
1、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,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、複製、編輯或發佈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,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。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,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。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2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,並註明“來源:北國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、凡本網註明“來源:XXX(非北國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,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,可與本網聯繫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